沈阳师范大学·好书荐读

站内搜索
联系我们

如果您对好书角有任何意见或建议,欢迎与我们联系。

好书角由图书馆负责建设与维护,联系方式:86592565(胡老师)。

信息详情

2019年3月27日《长恨歌》

正文

1401573630-1_k_1.jpg

图书信息

作 者:王安忆 

出版社:北京联合出版公司

书号:I247.57/248/C

馆藏地:三楼图书借阅区     


推荐语:    

  入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

  入选理由:

 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历史长廊中,城市文学的兴起改变了文学审美的基本面貌,由乡土至都市,由静逸优美的田园生活至喧嚣怪异的都市空间,文学的转向让很多新的人物粉墨登场。王安忆的《长恨歌》以长篇小说的形式,聚焦于二十世纪四十至八十年代上海一位女性的日常生活。历史情境与文学想象的精妙结合,大历史与小空间的穿插切割,呈现出斑驳陆离的城市文学景观。如果说要挑选一部最有代表性的二十世纪末的中国城市小说,非《长恨歌》莫属。


茅盾文学奖获奖评语:

  体现人间情怀,以委婉有致、从容细腻的笔调,深入上海市民文化的一方天地;从一段易于忽略、被人遗忘的历史出发,涉足东方都市缓缓流淌的生活长河。《长恨歌》的作者用自己独到的叙述方式,抒写了一位四十年代平民出身、美丽、善良而又柔弱的女性的不幸的一生和悲剧的命运。其间,包含着对于由历史和传统所形成的上海“弄堂文化”的思考与开掘,对于那些远离了时代主潮、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妇女与弱者的深深的同情。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人间情怀洋溢在字里行间,渐渐地浸润出了那令人难以释怀的艺术的感染力。



内容简介:     

  《长恨歌》讲述了一个名叫王琦瑶的上海女人一生的故事,从“沪上名媛”的闪亮登场到被人残害的狼狈落幕,她像是处于一个热闹舞池,在华丽的舞步的催促下与身边的人短暂的相识又分离,想要奋力抓住最后一个依靠却为此丢了性命,竹篮打水一场空。而始终与她命运的变换携伴前行的是上海这座城市的变迁,四十年的时光跨度足以是一座城市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,弄堂里巷看似盛不下这庞然大物,可它的触脚早已潜入王琦瑶生活的角角落落,牢牢地捆绑住了她。



作者简介:    

  王安忆,1954年3月生于江苏南京,原籍福建省同安县,1955年随母亲移居上海,1976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。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,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,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。

  著有《雨,沙沙沙》《本次列车终点》《流逝》《小鲍庄》《发廊情话》《叔叔的故事》《我爱比尔》《69届初中生》《纪实与虚构》《长恨歌》《启蒙时代》《天香》《匿名》等数百万字的小说和散文、文学理论作品。长篇小说《长恨歌》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。


媒体评论:

  王安忆的《长恨歌》出手便是与众不同。她细写一位女子与一座城市的纠缠关系,历数十年而不悔,竟有一种神秘的悲剧气息。

  《长恨歌》填补了《传奇》、《半生缘》以后数十年海派小说的空白。

——王德威


  这个从海上旧梦中走出来的女子,经历了20世纪的沧桑,然而,王安忆的此番书写却有着独特之处。她并不是让她的故事深深地嵌入20世纪的历史动荡中,而是让她置身于历史的边界,让历史在她身上投下一道阴影。与其他20世纪历史控诉性或颠覆性的书写不同,20世纪的历史暴力在他身上划下几道伤痕——这当然是不可避免的,但她却能规避历史的强大暴力,她的故事几乎是完好无损地保持了旧上海的故事。

——陈晓明


  王安忆的成熟期和爆发期应该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,尤其《长恨歌》。我觉得她写出了非常成熟的,能够和中国小说传统相呼应的这种小说。她也体现了九十年代整个中国文学成熟的一些迹象。

——张清华